后周枢密使王峻是一个精于算计且总想小利的权臣,他喜欢在别人面前抬高自己的地位,时常沉溺于别人的奉承话语中。他自负且认定自己有能力治理天下,哪怕与他人争论政事时,若自己的建议被郭威采纳,他会欣喜若狂;反之,如果未被采纳,则心生不满,甚至有时会口出恶言。他认为自己是国家不可或缺的支柱,不容忽视。
郭威虽然深知王峻的个性,但也一直不忘其在开创帝业时的贡献,因此对他宽容有加,甚至在许多方面给予他极大的容忍。王峻年长于郭威,因此即便郭威成为了皇帝,仍以“兄”字称呼他,或者直接称他为“秀峰”,而在古代,称呼他人的字通常意味着对对方极高的敬意。
然而,正是郭威的宽容和迁就,不知不觉助长了王峻的气焰。王峻愈发变得傲慢无礼,甚至有些专横霸道,肆无忌惮。尽管郭威多次忍让,宽容为先,但每个人的忍耐终究有极限。
展开剩余75%随着郭威成为皇帝,他提拔了曾经的心腹,枢密副使郑仁诲、皇城使向训、恩州团练使李重进等人。然而,王峻对这些人的升职并未表现出任何高兴之情,反而心生嫉妒,暗中使出了辞职的手段来试探郭威的态度。让王峻没想到的是,郭威毫不犹豫地批准了他的辞职请求。
这让王峻感到愤怒和不甘,意识到自己弄巧成拙,于是暗地里指使各道节度使向朝廷上表,请求恢复他的位置。仅仅十天内,节度使们纷纷上表,要求重新启用王峻。郭威感到无法拒绝,只能再次任命王峻为宰相。虽然王峻重新获得了宰相的职务,但他失去了郭威的信任,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。
王峻并未从这次经历中汲取教训,反而变本加厉,愈加张扬专横。郭威在调任义子柴荣为澶州节度使后,亲自挑选了王敏、崔颂、王朴等名士担任柴荣的辅佐角色。这些人中,尤其是王朴,在柴荣的政治生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王朴是山东东平人,自小聪慧,喜爱读书,年轻时便表现出非凡的才华。后汉恢复科举制度后,他通过进士考试进入了官场,并决心通过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,他找到了当时的枢密使杨邠。杨邠欣赏他的文章,将其收为门下弟子。王朴为了自己在官场的前途,尽心为杨邠出谋划策,但当杨邠准备提拔他时,王朴却悄然离开,回到家乡种地,表面上似乎是为了休息,实则是对当时政治斗争形势的预感。
他察觉到,朝中的斗争愈发激烈,各派势力的争斗最终会导致一方胜利。在他的判断中,刘承祐一派获胜的可能性最大,考虑到自己是杨邠的人,若继续待在杨邠门下,将无法在刘承祐一派中立足。因此,王朴选择了退出,提前远离了这场政治风暴。果然,杨邠一派最终惨败,许多重要人物遭到了清算,而王朴因其早早撤退而幸免于难。
在郭威称帝后,他忆起了王朴的才智,召回了他,并任命他辅佐柴荣。当时,柴荣正因妻子刘氏在郭威家族的屠杀中丧命而未再婚,直至听闻符彦卿之女符氏贤良温婉,且在家族遭遇不幸时能够独立自持,柴荣决定娶符氏为继室。郭威将符氏视为义女,亲自写信邀请符彦卿将女儿许配给柴荣。
符彦卿欣然答应,符氏成为柴荣的妻子,为日后的皇后打下了基础。柴荣和符氏的结合虽然源于父命,但也为后来的宫廷政治注入了新的动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平台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